“心理筛查报告显示,你的抗压能力达到优秀等级,但需要注意加强集体生活适应性训练。”3月4日,在北塔区役前教育训练基地,某战区空军医院心理科主任丁嵬正通过自主研发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心理筛查系统,为准新兵解读个性化心理评估报告。
针对“兵之初”心理适应难题,在今年征兵役前教育期间,北塔区人武部首次创新将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心理评估技术应用于役前教育,通过“专家驻点+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为预定新兵打造军营角色转换的“缓冲带”。据悉,该心理筛查系统所含量表丰富,搭配组合多样,能针对各种场景、各种群体开展针对性评估,涵盖抗压能力、环境适应、团队协作等7项核心指标评估体系,通过标准化量表、情景模拟测试、行为反应分析等模块,同时接入最新的Deepseek智能分析结果,能有效对预定新兵展开动态心理评估,为每名青年生成个性化心理档案,实现心理风险“早发现、早干预”。丁嵬介绍:“这套系统已在多个新训部队单位验证成效,能有效识别潜在的适应性问题”。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走进部队,就意味着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必须接受高强度训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课堂上,丁嵬以《从“家门”到“营门”的心理跨越》为主题,结合某区空军历年来新兵新训期间的典型适应性案例讲解部队生活特点、压力应对技巧和角色转换策略,为预定新兵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课、政治课和人生价值观课;同时,他的团队还设计了以“军营初体验”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模拟部队集体生活、作训以及紧急任务等场景,运用压力感知、认知调节、情绪管理等系列方法为预定新兵提升心理韧性。“系统显示你的环境适应指数偏低,但执行能力较强。”在个体辅导环节,心理专家结合筛查报告,为大学生新兵李江航设计“渐进式部队环境适应方案”。
“通过心理服务的关口前移,我们努力实现往部队输送'合格兵'到'优质兵'的跨越”,北塔区人武部政委汪涵表示。本次心理服务已建立动态心理档案32份,识别出思乡情绪、人际敏感等5类高频问题,对4名重点人员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干预,对筛查中发现的3名适应力偏弱青年,专家团队及时开展“一对一”访谈辅导,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心理适应提升计划》。
目前,北塔区征兵办已与接兵部队建立了心理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役前筛查结果与新训阶段心理服务的无缝衔接。下一步将深化“大数据+心理服务”模式,依托筛查系统建立周期性评估机制,持续跟踪新兵入营后的心理动态,为打造“入伍安心、服役暖心、部队放心”的优质兵员提供坚实保障。